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文章专题 > 母语教学之梦 —— 第一届“经典素读”课程化研讨会圆满闭幕

母语教学之梦 —— 第一届“经典素读”课程化研讨会圆满闭幕



2016年6月24日至26日,杭州三日,听雨观雨,天地间弥漫着微微的湿润和迷蒙。在这样如诗如画的西湖之畔,第一届“经典素读”课程化研讨会圆满闭幕了。




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贯彻教育部《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》,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,国学教育在全国各地中小学蓬勃开展。由特级教师、古诗词吟诵专家陈琴老师首创的“经典素读”课程,因其突出的教育教学效果,日益成为众所瞩目的国学教育课程。如何将“素读”经典课程和谐融入现行教育体制中,利用现有师资整合课程,稳步推进国学教育,是亟需解决的问题。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之下,来自全国各地的“经典素读”骨干教师,齐聚浙江大学,召开了第一届“经典素读”课程化研讨会,共同建设“经典素读”课程。



本次会议由陈琴老师亲自主持,一天半的日程丰富充实。25日一天,经典素读骨干教师各自汇报了开展“经典素读”教学的成果以及教学中的困惑。一线老师们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,从经典的心性教育到经典与语文教材的融合再到“经典素读”课程的推广,分享的过程中时时响起热烈的掌声。分享者有太多心得要交流,聆听者有太多细节要学习,与会老师均表示收获良多,在查缺补漏中,更增强了“经典素读”教学的信心。26日上午,陈老师在听取了各位骨干教师的汇报之后,对“经典素读”理念重新做了解析,并提出了教材建设的方案。



老师们的发言各有特色,各自针对“经典素读”教学的不同领域准备了详实的案例,只是,时间太紧,不足以让老师们把现有的经验完整分享,但从老师的部分发言中,可以看到,“经典素读”的种子已经播撒在全国各地,正慢慢开花结果。本次参会的老师来自浙江、山东、河北、大连、江西、四川、广东、海南等地,还有新疆、内蒙古、北京等各地的部分老师因时间等原因未能参会。




从“经典素读”教学实践长短上看,与会老师既有从事多年经验丰富的邓锦芸、邓荣生、张芬英、彭弘、刘晟、骆建冲、刘霞、马凡美老师,也有推行仅2年,但成效俨然的陈群英、李海红、潘建惠、王兵、马晓静、黄友英、秦冬花、徐世庆、于琮、赵赴美、曾劲松老师,以及被陈群英老师带动起来的浙江临海团队陈孝撑、候学胜老师,更有刚刚开始践行的李明、刘海兰、李洋等老师。


从“经典素读”教学时段上看,已遍及小学、中学、大学,基本贯穿了中国的基础教育体系。经典的积累,从小学(幼儿)启蒙阶段开始是最扎实有效的,3至12岁是记忆的黄金期,且时间充裕,能够保证经典的输入,为将来的输出打下坚实的基础。到中学阶段,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课业压力,时间太少,难以有效地推展开来,但见缝插针式的经典积累还是能够为孩子的成长奠定基础。大学阶段,尤其是师范院校的普及与推广是非常重要的,学生如果能在就业前扎实地积累经典,同时掌握“经典素读”的教学方法与技能,那么,他到工作岗位上便能很快地运用到一线教学中,同时,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普及推广作用,而对于其他高校大学生,通过经典素读课程提升其人文经典素养,唤醒其心怀天下的良知,也是非常有必要的。


同时,我们也清晰地认识到,不管哪个阶段,要实现“背诵十万字,读破百部书,能写千万言”,都需要有序列性、梯次性、指导性、实践性的课程建构和配套教材。因此,在会议的最后,陈老师为每一位骨干教师指明了发展方向,也提出了相关的教材建设的要求,相信,在不久的将来,我们会看到凝结着经典素读骨干教师心血和希望的经典素读教材。





在本次会议上,陈老师为老师们指明了“经典素读”的基本规则:第一,趣读为主,大量多本。第二,规律重复、故事导引。第三,观照当下,化识成智。第四,由校到家,师生共进。第五,远功近利,优差共荣。那么,如何在非读经体制的学校班级如何开展经典素读课程?陈老师指出,要想尽办法挤时间,教材处理要巧。此外,关于“经典素读”的序和巧,陈老师认为:第一,蒙学为先,经史相应。第二,诗文同重,典例多用。第三,中外同源,文化认同。第四,先读后写,活学日用。


本次会议是经典素读教学推行多年来的总结和提升,是经典素读课程构建重要的转折。陈老师在《我有一个梦想》中说:“我梦想,但凡在我们的母语课堂濡染过的童心,都能在心底里对‘中国’这个词有具体且生动的表达。日后,他目中的‘中国’有具体的画面,记忆中的‘中国’有具体的故事,心中的‘中国’有特别的温度……”是的,指向心灵和生命的语文才是真正能让孩子站起来的语文。在经典之路上,期待更多的老师们能够持之以恒,共同实现我们的母语教学之梦!


文:于琮





手机扫描二维码,收听音频:

《我有一个梦想》(陈琴)